反刍料,一片尚待深耕的蓝海
2021年全国工业饲料总产量超过2.9亿吨,猪料占比约44.6%,禽料占比约41.4%,牛羊等反刍动物饲料占比仅为5%。5%的比重很低,却给反刍料产业带来无限想象空间。随着国内牛羊肉及奶类消费的增长,我国反刍动物养殖规模越来越大,而国内工业饲料产量远低于标准化养殖需求,反刍料的市场空间十分广阔。
三分天下,可望比肩猪料禽料
近年来,猪料、禽料市场渐趋饱和,反刍料则是一片尚未完全开发的蓝海。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梁海军介绍,过去10年间,我国反刍饲料产量从2011年775万吨增至2021年1480万吨,累计增长91%,较饲料产品平均累计增幅高出了29个百分点。今年上半年,受饲料原料高价递延等因素影响,饲料生产呈现下行趋势,而反刍料产量逆势上涨,同比增长2.8%。
“目前我国工业饲料产量远低于标准化养殖需求,牛羊配合饲料入户率仅为35%。”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饲料饲草处处长黄庆生说道。这意味着反刍料在未来一段时间仍具有巨大增长潜力。
反刍料增长的根本动力在于畜产品需求增长。黄庆生表示,根据推算,我国人均肉类、奶类消费峰值分别能达到75.7公斤、59公斤,而2021年这一数值分别为69.6公斤、42.5公斤,仍存在一定的消费增长潜力。
伴随消费的旺盛,我国牛羊肉和乳品生产也在稳步增长,但仍不能充分满足需求。据了解,2021年我国牛肉进口量为233万吨,自给率为75%,乳品进口量明显增加,自给率仅62.8%。
反刍畜产品生产空间还有多大,反刍料的蓝海就有多广。
“未来,反刍料可望与猪料、禽料三分天下。”河南省饲料工业协会会长、河南亿万中元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文革说道。这代表了业内人士对反刍料未来发展的普遍信心。
大型农牧企业纷纷入局,中小型企业也尚有很多发展机会,百花齐放,各有所得,是反刍饲料行业的现状。
寻草问木,扩大饲料原料来源
牛羊等反刍动物养殖,不同于猪禽养殖,既需要玉米、豆粕等精饲料,还需要干草、秸秆等粗饲料。
随着牛羊养殖量的增加,粗饲料短缺的问题日益明显,干草进口量价齐飞。如何开发利用更多粗饲料资源,成为反刍行业正在探索的方向,近两年,花生秧正在成为当地牛羊粗饲料的重要来源。
“花生秧富含粗蛋白、粗脂肪、各种矿物质及维生素,质地松软、适口性好、消化率高,且价格低廉,是一种优质粗饲料资源。”河南农业大学教授、动物科技学院副院长付彤说道。
作为我国主要经济作物之一,花生种植面积正随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而稳步增长,2020年达到7000万亩左右。河南作为全国第一花生生产大省,种植面积1700多万亩,花生秸秆产量340-510万吨。
花生秧作为粗饲料资源,还有巨大开发潜力。据了解,受到收获、加工及储存中的损耗和霉变影响,花生秧目前饲料化利用率不足50%。
花生秧缓解了粗饲料短缺问题,其销售火爆也反映出当前缺口依旧很大。根据《“十四五”全国饲草产业发展规划》,要达到牛羊肉和奶源自给率目标,优质饲草缺口尚有近5000万吨。
除了利用花生秧等草本资源,业界还关注到木本资源的开发。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和立文介绍,桑叶和构树等木本资源粗蛋白含量高,营养丰富,经过适当加工处理,也能成为比较优质的粗饲料,扩大我国反刍动物饲料来源。
目前,反刍料领域还有不少问题亟待科研攻关。姚斌表示,瘤胃粗饲料消化率、高精料饲喂模式导致瘤胃健康、甲烷排放造成饲料浪费和霉菌毒素污染等问题,都是反刍饲料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。
- 上一篇: 宠物市场应加强行业规范
- 下一篇: 2022年中国饲料添加剂行业最新政策汇总一览表